近期,5000万的行业门槛引起了P2P行业的热议。监管细则落地。传说中的高门槛令不少P2P小伙伴们望而生畏。
2013-2014的两年间,P2P爆发式生长,几千家平台突然冒了出来,这里面大部分是民间金融公司将线下的资金获取渠道转到了线上,摇身一变成外表光鲜亮丽的P2P。最关键的是,P2P发挥了普惠金融的作用,让资金渠道的获取成本降低,因为庞大的线上投资者让资金供给变得充足,同时让资金从来源到借款项目的中间环节减少,所以在借款端P2P的价格优势可以秒杀民间借贷同行。
但是,如果所有的民间借贷都要转型P2P,社会风险不可小觑。原来的民间借贷为什么成本高,因为资金来源渠道只能是私人渠道,非公开的;相比之下,以P2P的方式,一个借款项目就可以有几百个投资人。但是,一旦借款项目产生坏账,传统的民间借贷方式,受害人是几个,但是P2P的方式就会是几百人卷入其中。一旦产生非法集资或者跑路事件,社会影响的不良效益将放大数倍。所以,P2P设置行业门槛,是有其合理因素的。从事一个关乎数十万用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,资金实力没有、违规的机会成本较低,就很难保障投资者的利益。一个平台的实缴资本越多,一旦出事,违规能承受的代价就越高。
有的银行在提出资金存管合作伙伴的筛选门槛中,甚至提出了1亿元的资金门槛,合作的P2P平台至少要有1亿元的实缴资本作为资金实力的保障。为什么要有求有钱的人去干互联网金融行业:第一,有钱的老板受违规操作的利益诱惑的可能性减少,本来就是生活在钱堆里的人,看到钱的自制能力会高一些,当然不是绝对了,所以还要结合司法等各类惩罚手段提高违规成本;第二,有资金实力,布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软件、硬件方面投入更给力;第三、一个五脏俱全,风控、技术核心能力过硬的平台,一年的人力资源支出上百万,有事业心打造十年品牌的P2P人力资源支出上千万是起码的;第四、即使平台去担保,投资者的利益交由第三方去保障,一个每月交易量2亿元的平台得交付巨大的担保费或者保险费,每月上百万,一年上千万,这细水长流的平台光在保障投资者利益方面十年得付上亿啊。所以,传说中监管细则P2P的资金门槛或达5000万,有其合理性,以小博大的平台在倒闭潮中也不乏其身影,想布局长期做大平台,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很难建立一个稳健的平台,要持续长久地经营是很困难的。P2P并不是买个模板就能做到,民间借贷摇身一变成P2P的事也不靠谱,提高资金门槛或许是监管层希望这个行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行业,而不是频繁出事的行业。
对于网贷来说,监管落地后可能会从哪些方面来监督行业的发展呢?
第一、团队的人员配置要求,高管团队金融行业的从业经验要求。技术与风控作为核心技术,会要求有相应的资历。特别是风控,长期的从业经验必不可少。
第二、注册资本金门槛,或许在5000万进行门槛设立。
第三、只做信息中介这个应该是很早之前就达成的共识务,也就是认为平台没有能力担保;如果平台要担保杠杆约束是要有的,连银行都受20倍的杠杆约束,为什么平台就可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,但是也有平台控制在5倍。既然很多平台的杠杆过大,平台的兜底能力不足,那么定位信息中介就成一个解决办法,把兜底交给有能力的人。
第四、平台去担保化,现在很多平台都提供本息担保,但是有没有能力全额兜底是一个问题,应该会允许第三方担保机构进行担保,
第五、不设资金池。 类宝宝类的理财产品在很多平台上出现,错配投资者资金与项目,甚至先投标,后寻找项目,这种操作已经成为资金池的模式,监管细则落地这类产品必将禁止。
第六、资金存管要求,严格隔离平台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,保障客户资金不被挪用。
第七、系统安全性要求。具备独立的技术团队,在软硬件都具备能力保障好平台的技术安全性,而不是简单地购买一个模板就上线。
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金融机构行业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。但是,金融行业由于其公众性和风险性的特点,必要的金融门槛是金融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部分,引导民间资本理性进入而不是疯狂进入。
P2P资金门槛的设置、入行门槛的设置,是互联网金融理性发展的因素之一。当然,平衡好民资进入门槛和民资参与互金行业程度的关系,也是P2P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。
如果说过去的几年,P2P依然保持着民间借贷屌丝的色彩;2016年,在行业格局的变化中,幸存下来的“精锐们”将是民间借贷行业的高富帅。
注: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,也不代表我们的价值判断。